Sunday, January 2, 2011

Articles via web - 医生之死谁之过? etc.

All below is copied from the internet.


"""

我喜欢的洪昭光语录

人一定要活出智慧,这智慧就是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有一个好心态,然后再去奋斗。
生活本意是享受,有劳有逸慢生活;
生命本意是快乐,自然自在原生态。要像心脏一样工作,行云流水;像蜜蜂一样生活,轻松快乐;像婴儿一样睡觉,无忧无虑;像老子一样思考,顺应自然。
要想健康100岁,关键在中年,对工作要出力出汗不出血、拼脑拼劲不拼命。
中青年人正处在压力最大的时候,要把握好"三驾马车":事业重要,家庭更重要,健康最重要。事业可以重头再来,家庭失败从头再来很痛苦,而健康没了就什么都失去了。
健康就像空气,最重要却很少有人意识到。
努力是对的,但要有底线,把握好尺度。
医疗并不等于健康,医疗需要高风险、高科技、高投入,健康却很简单、很容易,收效也很大。现在很多医生守在医院里,不舒服了也不去看病,只能说明对自己的健康关爱不够。
生命就像艺术品,损坏容易修复难,
不是与自然和谐了,工作就不勤奋了,恰恰是生活规律的人,成就最大。
洪昭光特别推崇季羡林老先生在90多岁时写的一本书《病榻杂记》。老先生提出,人生有三大任务:人和自然的和谐,人际之间的和谐,情感、思想和身体的和谐。







医生之死谁之过?

医生之死谁之过?
读过郑建国医生的故事,我为他难过、惋惜,但不感到奇怪,只是深深地为医生这个职业悲哀,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但却救不了自己,医生之死谁之过?
据研究70%的疾病与生活方式有关,看看医生的生活方式吧,最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应该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心理平衡。
首先说说膳食,如果不值班可以在家吃饭,但大多数医生不住在医院,时间仓促只好简单解决,如果值班比较麻烦,医生大多是24小时值班制,按规定中途不得离开病区,如果离开就是脱岗,出事负全责,几年前某外科,早上7时许医生下楼打饭约5分钟,一患者心跳停止,患者家属状告医生,虽然此前患者心跳停跳几次但都抢救过来了,如果医生在,患者可能活,为此医生付出沉重的代价。患者死了,医生也觉得怨,也很自责,不吃饭也许是对的,其他的行业值班24小时,总会给1-3天补休,可医生值班24小时第二天至少上午要正常上班,外科医生还要手术,下午休不休还要看有没有事,下班前还要到科室查房,这个制度不知从何而来,但必须执行,早饭敢随便吃吗?8点上班了,医生都来了,总可以吃早饭了吧,希望不要被领导看见,否则上班时间吃饭一年的早饭钱就上交了吧。中午好多医院提供值班免费午餐,晚饭只有请医院周边小馆子送点饭菜,偷偷在值班室吃了,否则有碍观瞻,影响医院形象。你绝对不敢走开,因为患者将生命都交给了,你还去吃饭。这样的值班制度对患者似乎有利,但对医生不知是否合理?现在手术多,经常接台手术,手术结束也就下午了,两台手术间隙请人能买个盒饭那是很好的了,质量不谈。如果是大手术那就靠你自己的储备了。饮食的均衡合理就不谈了。
谈谈运动,早上不可能,白天上班不可能,只有晚上,多少次下决心晚上运动半小时,但每周有一天晚上科室大查房,因为白天没时间,有一天晚上医院学习(现隔周一次),值班1-2次,回家吃饭后做在沙发上就睡着了,老婆经常抱怨跟你说会儿话都难。
谈谈睡眠,很多医生,除了临床工作,还要做科研写文章,因为这些都和晋级、晋升挂钩,敢充足睡眠吗?
谈谈愉快的心情,目前医生的生存环境好不好先不谈,客观的说,医生长期接触大量患者,看到患者痛苦的表情,绝望的神情,极端的恐惧,死亡的威胁,还要看着患者死亡,这些都是严重的恶性负面刺激。这样长期的负面刺激得不到宣泄,如何能有愉快的心情?心理如何平衡?
就这样生活方式,医生怎能健康?
社会对医生有很多误解也严重影响医生的健康:
误解一:医生的工作环境很好,天天待在干净的病房里,实际医生必须面对脓、血、便、病变的脏器,这些都含有细菌、病毒、致病微生物、对人有伤害的致病物,记得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是怎么离开战场的吗?手术中感染。还记得非典时期多少医生倒下了,他们是如何倒下的?就是在医院工作。现在这些危险消失了吗?没有。国内外都非常重视的医院内感染,难道只传染患者不传染医生吗?大家都说医生得病难医,现在应该知道为什么了吧。有这样的误解,也可以理解我每月的卫生津贴15元,交警好像是几百元。
误解二:医生工作轻松,在人们心目中医生还是穿上白大褂,带个听诊器,做在那儿悠闲问一问看看一看,实际上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时时刻刻在考验医生的脑力、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一天手术下来,小便都尿不出几滴,想一想那是什么样的强度。
误解三:医生收入高,工资大家都知道,医生唯一特殊的就是有15元卫生津贴(每月),红包不知道谁敢收,吃回扣、拿提成那是违规的,我所知道很多医生的房子车子是靠爱人靠家庭买的。医院为了方便病人看病,开展周末门诊,又不影响平常门诊,规定医生周末看门诊不补休,给于补助4元(人民币),值24小时班也会发值班费的,金额5元(人民币),中午手术超过13点补助牛奶1盒(半斤),想通过正常行医发财没门,想发财当医生是不可能的,很多想发财的医生都离开医院了,病人那么痛苦、都要死了,敢说赚钱打死你,医生就应该清贫吗?
误解四:医生就应该是天使,否则就是白狼。令人崇敬的天使般的医生有,令人讨厌的白狼医生有,但在医生这个群体中都是极少数,大多数都是平凡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养家糊口,为生存拼搏。
误解五:医生懂医,身体好,医生怎么会得病。知行合一才有效,光懂有什么用,只能对别人有帮助。
误解六:医生不应该休息,今年春节前到物管处交费,说道放假,突然旁边一人质问道:你们还放假?唉,只有笑笑说:医生为什么不放假?每次长假都不可能完整休过,连双休日都很难完整休过。医院领导每次都非常重视节假日值班,但值班后的补休不会有人过问,所谓的加班工资,双倍工资不知那位医生拿过。
误解七:看病难、看病贵都是医生造成的。实际上医疗费用的高低医生能影响的比例很低。所有药品、器材、服务价格都是国家定价,大处方有多少,乱检查有多少,正规医院很少,为什么说感冒照X线片就是乱检查,因为医生怀疑是肺炎,可病人不理解。做手术查艾滋病、乙肝等,病人也不理解,很多病患者一来治疗就要求根治,可能吗?沟通的道路还很漫长,人们对疾病的了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社会及管理者缺乏对医生的关爱,医疗机构对医生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和使用,目前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只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片面强调医疗的特殊性,强迫医生奉献的医疗运行模式,比如住院医生24小时负责制,二线班医生不得离院,经治医生每日查房,随叫随到,急会诊15分钟内到达,医生24小时值班制等等,这些制度都很对,但忽略对医生的支援,以透支医生的健康、剥夺医生的权益为代价,对于医生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那医生的利益有谁来保障,医生的健康谁来负责,二者本来相辅相成,为何走向对立?医生是不是劳动者?不知是否受劳动法的保护?医生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但为什么只有要求、索取,而不给一点宽容、理解、关爱。社会及管理者缺乏对医生的关爱是一个重要方面。
过度拔高医生的思想境界,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伟人及医学家,为医生提出了非常高的各种要求,说明这个行业的重要,这个行业的崇高,近代有为了医学事业终身未嫁、终身未育的伟大医生,有每次治病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医生,有人民的好医生华益慰等等,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特别是现在对医生要求更高,除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良好医德,还必须具有人文知识、伦理、法律等知识,还必须具备哲学家的美好品质,不追求名利,有一位老专家说:"有志从医者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为了患者的利益,常会加班工作,打乱个人安排和家庭生活,而金钱和名利却不能成为追逐的目标,医生应该自问能否永葆奉献精神,否则会充满矛盾、懊恼和不悦。"但这种理想中的医生还不多,现在职业性的医生比较多,能把本专业干好已经就不错了,当然即使你做到了,也未必得到社会的承认,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长期付出得不到回报必然会产生失衡。报据统计大多数医生的孩子不愿学医,很多医生也不愿孩子学医,优秀的医生转行的也很多,在目前就业压力下医生来源不成问题,而优秀可能成问题。
医疗机构过度宣传与媒体不负责的负面宣传,一方面过度提高对医学的期望,另一方面增加了对就医的恐惧。
过度强加社会责任,例如病人无力承担医疗费用,医院每年都有大量欠费,而医院又将此费用强加到医生头上,每个医生每年都要承担这些费用,想一想公平吗?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投诉不断,只要患者投诉,不管医生是否有错,先把医生拿来从快、从重处理,有理也说不清,都是你的错。如果有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天价索赔,很不得吃你的肉,喝你的血,医院也把责任推给医生,现在一些大医院已经不愿作风险大的手术了,真不知是祸还是福?医生的肩膀能承担起这些过度强加的社会责任吗?
当前医生的生存环境相当不好,每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只脚在医院,一只脚在法院,患者的眼睛和摄像机盯着你,管理者的眼睛和相机也盯着你,胆敢越雷池一步,将给予你刻骨铭心的惩处,法院还要求你证明没错。医生的工作是奉献的工作,回报应该是社会的尊重,医生已经失去职业带来的快感,再好的思想道德,再过硬的心理素质不知能坚持多久,失衡将给医生、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而这个过程都需要医生的帮助。
医生的猝死不知能否引起社会对医生生存状态的关注?




为什么穷人治病花钱多





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常常见到一些家庭贫穷的患者,医生也非常同情,千方百计为患者省钱,当治疗结束后算算花费却比治疗同样疾病的有钱人花的更多,为什么?
1、发现晚,就诊晚,确诊晚,有效治疗晚。
2、不信医生信偏方。(希望花小钱治大病,那得运气相当的好啊)
3、到处看病,重复检查。(希望寻找便宜的医院,实际上医疗费用是政府定价,同级医院问样方法治疗问一疾病费用差不多。)
4、不能及时决定采取决定性治疗。(不懂医学,只听道听途说,常听到某某说要怎么怎么医,你问某某懂医吗?答:不懂。没钱更害怕花钱也是个原因)
5、心存侥幸。(可能医生搞错了,都这么不顺了,怎么还会得这个病)
6、能拖就拖。(过一天算一天,终于到了过不下去的这天,怎么办?)
7、不买保险,没有应对突发疾病的措施及经济准备。(没想到买,没钱或有一点钱,怕买了自己没用上可惜,真得病了他还是很后悔的,很多人还是买的起)
给点建议:
在国家和政府还不能为大家提供免费医疗自己又挣不到很多钱的情况下,这样做可能要好一些:
  1. 通过电视、书、杂志等学一医学科普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70%疾病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争取少得病。
  2. 有病及时到正规医院看,而且要看出人结果,争取早期诊断。
  3. 正规治疗。
  4. 要有防范意识,存点钱或买个保险,一辈子不得一次病不容易啊。
"""


- Copied from http://cdzhangguohu.blog.sohu.com/rss in around 2008


- Recycled in 2010

云淡 风轻。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 李太白



唱一首歌  叫作生命
却不知生命为何

- 词 / 曲:齐秦

To discern and thresh out quality stuff demands sophisticated minds.

A capitalist society is not necessarily a mercenary society all the time.

Capitalism, in essence, is just a way to organize production, for my money.

Shout-out - I've finished the fiction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ve finished my first read of Hemingway's novel,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ve been reading the fiction for more than one year. It was a difficult uphill path to tread initially, I'd admit, with great loads of new words, especially the one-syllable ones, which Hemingway was a master on. But gradually the reading became more and more engaging and interesting for me.


Hemingway, the well-known Nobel Laureate in Literature, obviously wrote quite well. It should be better to read him instead of some emotional yarns. This work of him,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s a famous war novel. I highly recommend it.


All in all, I've done this reading project all right! And it definitely serves as a milestone on my way of improving my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And now it's time to party and celebrate it!













- Initially posted in July 2008
- Slightly revised in January 2011